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20

2014-06

股份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十六项工程

新闻来源:中铁四局四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4-06-20

        经过充分研究论证,股份公司和公司党委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分解为16项工程。具体为:
        (一)产权结构混合化。主要针对企业产权结构相对固化、发展活力不足问题,重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社会资本、职工持股、股权置换、交叉持股、股权转让等多种形式,促进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推动国有股权与其他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国际公司的有序流动。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市场化,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二)公司治理现代化。主要针对企业公司治理不够完善、有效性不强的问题,重点是加强董事会建设,着力构建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有效管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宽授权经营范围;进一步探索公司治理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完善党管干部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的制度程序,有效发挥职代会依法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企业经营行为、维护企业权益的作用;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绩效激励、经营责任追究、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派出董事监事制度,简化三级子公司管理架构。通过完善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提高董事会的战略管理、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公司治理由规范向有效转变。
        (三)三级法人主体化。主要针对企业管理定位不清、职责权限不明、业务交叉雷同,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重点是按照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界定股份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三级法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管理分工,按照股份公司“战略引领、宏观管控”、二级公司 “运营管理、保值增值”、三级公司 “生产经营、成本控制”的定位,明确各层级企业责权利,理顺管理关系;按照股份公司“主业突出、相关多元”、二级公司“专业突出、有限多元”、三级公司“专业分工、做实做优”的发展思路,明确各层级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资质管理,科学规划资质保有目标。通过调动三个层级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组织结构扁平化。主要针对企业管理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问题,重点是积极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压缩企业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推进各级机关“定编、定岗、定员”改革,重新核定和严格控制管理人员总量;进一步清理四级以下公司,精简管理机构,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积极推行“代局指”、项目部直接管理作业队等直管模式。通过各级管理机构的“消肿减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五)层级管理企业化。主要针对企业行政化倾向突出,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重点是推进领导人员岗位层级管理改革,实现领导人员由级别管理向层级管理转变、由行政干部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科学合理地界定母子公司集权与分权边界,完善授权经营;转变总部机关职能,加强战略规划、预算管理、经营绩效考核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加强经营活动的协调、评价和监督,清理和核减各类不必要的管理要求,切实做到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该管的事管住管好。通过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各层级的管理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六)企业发展协同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部分困难企业长期发展滞后的问题,重点是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进行资源整合;推进企业分工专业化,积极发展专业化公司,探索差异化分类管理体制;制定困难企业扭亏解困的规划,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明确帮扶重点,提出目标和时限,落实帮扶责任,使二级困难企业和大多数三级困难企业实现扭亏解困。通过加强企业建设,做实发展基础,实现企业协调发展。
        (七)业务板块集约化。主要针对企业各业务板块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重点是坚持企业“上中下游”一体化、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发展方向,推动基建业务向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的承包商模式发展,设计咨询企业向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方向转变,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投资类业务集中统一管理,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对房地产业务实行分类管理、适度整合,推动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矿产资源业务既有项目投产达产,对现有资源品种进行清理整合处置;推动物资贸易业务向集中采购管理与物贸市场开发联动发展;创新金融模式,建立金融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融结合,打造金融板块,提升金融服务综合能力;研究对一些分散雷同的专业进行板块化整合的可能性。通过调整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各业务板块发展质量,增强企业发展的协同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八)管理方式规范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秩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重点是积极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为手段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加大依法治企力度,确保法律审核论证的前置程序;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建立有序的企业内部经济秩序和合作信用保障体系,模拟市场化运作,规范经营行为;推行区域化经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探索实行一板块一策、一企一策的差异化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深化“资金、物资、设备、劳务队伍”四个集中管理;主动适应“营改增”要求,组织修订现有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过渡工作方案,实现企业纳税方式的平稳过渡。通过对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的创新再造,进一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形成依法治企、按制度办事、按流程运作的管理方式。
        (九)经营领域国际化。主要针对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管控能力不强的问题,重点是完善国际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股份公司总部、专业外经公司和各设计、施工、工业、物贸企业的系统优势和集成优势,拓展国际化经营领域,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的发展规划,探索建立企业急需的海外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引进和薪酬制度,研究出台海外工作人员收入倾斜政策,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强化国际化经营管理,打造“中国中铁”国际品牌,推动国际业务由传统比较优势向“资本、技术、质量、管理、服务和集成”为特征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转化;以铁路项目为重点,以高端项目为依托,加强产融结合、银企合作、强强联合,促进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业务。通过推进海外业务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化经营程度。
        (十)资本运作多元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存贷双高,社会资金利用渠道不畅的问题,重点是推动国有资本的管理创新,推动符合条件的业务板块分拆上市,创新存续单位和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的长效机制;推进内部资金市场化管理,提高资金统一筹集、市场化调配、沉淀资金集中管理的程度,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消除存贷双高现象;探索股权类融资、投资项目基金融资、合资参股等新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新兴业务和投资项目;探索高速公路收费受益权、应收账款和质保金等资产证券化,推进永续中票、优先股和可转债的发行,探索设立融资租赁、保险(经纪)和期货类公司等新的资本运作方式;推动产融结合,拓展企业财务公司、信托、基金业务,加强银企合作,发展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拓展融资渠道。通过提高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度,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市场化集中调配,加快推进产融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
        (十一)项目管理精细化。主要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滞后,管理粗放、盈利水平低的问题,重点是理顺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后台管控的能力;建立完善职业项目经理人制度,推动项目经理的市场化选聘、职业化管理;精简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以责任成本为核心的项目预算管理、经营绩效包干、经营风险抵压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严格考核审计兑现,实行“红线”管理;健全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项目作业指导书,统一推行的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强化协作队伍管理,形成“选择基地化、培训订单化、流动有序化、管理规范化”的劳务用工管理体系,加强分包工程过程监控。通过全面变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加强成本管理,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毛利率水平。
        (十二)科技创新自主化。主要针对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高的问题,重点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探索对企业重点科技管理创新项目实行市场化的经费包干和奖励制度,对科技成果实行内部市场化的转化运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水平,加强工程节能、技术节能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以高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建立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新兴业务专业人才的市场化引进和薪酬制度。通过进一步构建创新驱动体制机制,激发企业的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
        (十三)用人机制市场化。主要针对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人员管理使用固化的问题,重点是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大力培养复合型企业领导人员,科学核定各级企业领导班子职数,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任用、管理、评价体系,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改任非领导岗位职务工作,构建常态化的领导人员正常退出和主要领导、纪委书记、总会计师等岗位的定期交流任职机制;强化对各级领导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日常管理巡察制度,健全领导人员考核淘汰机制。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对新进企业员工实行双向选择、契约化管理;严格控制员工总量,加强机关人员进入和退出管理,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和聘期、轮岗、挂职锻炼制度,加大交流力度,鼓励机关人员到生产一线任职。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劳动用工制度,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新机制。
        (十四)激励约束有效化。主要针对企业平均主义、大锅饭没有彻底破除的问题,重点是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层级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收益上缴办法;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探索与价值创造贡献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根据企业效益规模、效益增长情况及工作难度系数设定薪酬标准,探索实行风险目标分档激励;健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岗变薪变、收入与效益贡献联动的薪酬升降级制度,突出价值创造对员工薪酬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实行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业绩股票、期权股票、限制性股票、岗位红利等激励方式,进一步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财务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制度。通过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全员发展企业的积极性。
        (十五)股东、员工利益最大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员工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重点是合理界定企业分配分红比例,为国有和社会股东带来利润回报;认真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完善生产一线和普通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和保障机制,将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年薪挂钩;健全生产一线职工生活保障和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加强“三工”建设、“三不让”承诺、送温暖活动和农民工“五同”管理。通过进一步维护和发展股东与职工群众的权益,让广大员工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保护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十六)党建工作科学化。主要针对企业党建工作活力不足、基层党建服务保证监督作用不强,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不够的问题,重点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工作,构建改进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向协作队伍派驻党群工作协理员制度;完善和落实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锻炼制度;探索项目部党组织、工会组织负责人的直接选举;推进12项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家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企业违规经营、违法违纪、专项整治;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化、制度化,探索下级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纪委书记的委派制度,加大自查自办案件的力度,构建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党建和党群共建工作新格局。通过进一步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项目党建工作,强化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与企业深化改革相配套的党建工作新机制,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公司第三届企业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