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08

2017-06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发展历程图片集《光影60年》电子版

新闻来源:局企业文化部浏览次数:日期:2017-06-08

\

点击浏览《光影60年》电子书    下载到本地浏览

(注:为方便浏览,《光影60年》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发展历程图片集电子版与印刷版在版面布局上做了部分调整)

拼搏奉献一甲子 奋力前行续华章

 

■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河川

在中国中铁四局建局60周年、改制10周年之际,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发展历程图片集《光影60年》正式出版了。《光影60年》中的历史图片真实记录了中铁四局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展现了中铁四局与共和国风雨同行、和舟共济的光辉历程,反映了中铁四局几代员工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限热爱。《光影60年》从上万幅历史图片中遴选出450幅经典画面,连结、还原出中铁四局诞生、成长、发展的影像历史,成为中铁四局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障战争补给线的畅通,来自铁路单位和人民解放军的数千名英雄儿女迅速集结并开赴朝鲜战场。就这样,一支英雄的工兵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诞生了,这就是中铁四局的前身之一。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以阵亡254名官兵、负伤数千人的代价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铺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毁”的钢铁运输线。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总队官兵从朝鲜凯旋。

如同多源汇成的江河,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是地处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单位经多次分立组合的结果。当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的将士们在炮火硝烟中筑就钢铁运输线的同时,另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路建设队伍正在西北大地挥洒汗水,修筑共和国的经济命脉,这就是铁道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从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到华北铁路工程局,经历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分立、组合。1965年,福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调入华北铁路工程局,基本形成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的主体。1966年8月,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正式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为贯彻执行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国防战略,经过20天的千里搬迁,局机关从繁华的北京市迁至云南省富源县。1970年6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与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合并,在湖北省武汉市组建新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1977年1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按原局、院建制重新组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和铁道部第四设计院;3月7日,新建的局、院就地分开办公;为响应铁道部“东取华东”的号召,经过3 个月的搬迁,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安徽省合肥市新址正式办公。1984年10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拨改贷、利改税”的改革中,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85年9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又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2000年6月28日,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与铁道部正式脱钩,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作为两个投资主体,设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建制沿革的演变过程,是几代建设者为祖国建设事业四海为家、服从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缩影,也是企业与时俱进、顺应市场、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的历程。

60年来,中铁四局几代人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山水水,在荒凉的草原戈壁、凶险的雪域高原、波涛汹涌的海湾,在繁华都市、穷乡僻壤,在辽阔的神州大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四海为家,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责任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勇气,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筑起了一座座时代丰碑。

建局以来的60年,是中铁四局人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60年。战火硝烟中诞生的中铁四局从成立之际,就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就注定要与艰难困苦相伴。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我们的员工必须远离繁华都市,流动于全国各地,甚至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们必须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路来,所以我们必须在野外作业,必须长年累月置身深山险壑。我们所处的是异常艰苦的环境,忍受的是离妻别子的内心苦痛,从事的是繁重的工作,面对的是前人没有遇到的困难。我们铁道工程总队的老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如何一把炒面,一把雪地艰难度日;不会忘记在供给最困难的时候如何与战友分享仅有的几颗盐豆;更不会忘记,美军的炸弹如何夺去一个个战友鲜活的生命。华北局老职工们不会忘记,在施工手段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如何用原始的木夯砸出成千上万方路基;不会忘记如何在坚硬的山体上用钢钎凿出隧道,用肩膀和手臂运出废碴。曾经的坦赞铁路建设者们不会忘记,如何在毒蛇侵袭的沼泽、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筑起古老非洲的交通大动脉。中铁四局的子女们不会忘记,自己是如何望眼欲穿地等待父亲一年一次的探亲归来;不会忘记与父亲聚少离多的童年。我们经历了烽火连天的战场,经历了战云密布的福建前线;我们经历了尘沙漫天的蒙古高原和新疆戈壁,经历了凶险异常的雪域高原。在这种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中铁四局几代员工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情怀和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友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奉献子孙。

建局以来的60年,是中铁四局人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60年。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大动脉的捍卫者,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国家铁路建设的排头兵,我们中铁四局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民族独立、国家兴亡的历史重任和庄严使命,在60年岁月中形成了以国家兴旺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和崇高境界。几代员工胸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硝烟炮火中,我们以大无畏的勇气,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在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建设中,我们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远渡重洋,克服困难,不辱使命,在异国他乡,树立起了共和国的国际形象;在战云密布的福建前线,我们义无返顾,倾心投入战备铁路建设;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国家基础建设,在祖国广袤大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四海为家,建设国家,建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在改革开放特别是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我们积极担当铁路建设的主力,先后参与了一大批高速铁路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铁路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60年来,我们共修建铁路干线65条,复线26条,支线32条,大型铁路枢纽14个,专用线159条,总施工里程近12000公里,共和国铁路运营铁路的七分之一出自我们中铁四局员工之手;参加了19个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项目的施工,承接了第一个客运专线试验段,承建了国内第一条有砟轨道铁路和无砟轨道铁路、第一条高速铁路、第一个营业线无站台柱雨棚。在投身铁路建设主战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社会大市场,共修建高速公路近1800多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25;我们勇敢涉入高科技含量的施工领域,参加了包括杭州湾大桥在内的4座跨海大桥的建设;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在全国13个城市参建40多条轨道交通线。自1987年承建中国第一个汽车试验场——解放军总后勤部定远试车场以来,我们陆续承建了国内80%以上的试车场工程,成为试车场建设领域理所当然的“王牌军”。近20多年,我们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大部分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建筑市场的“全能选手”。在全方位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把市场拓展到了海外,在21个国家和地区承建工程,尤其是合同总额达54亿元的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和合同额达30亿美元的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项目的承建,标志中铁四局正式以跨国公司的形象走向国际。我们有15项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1项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3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5项工程被评为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施工企业”、“全国文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无可争辩地证明,我们不愧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不愧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时刻牢记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当国家有灾、人民有难的紧要关头,中铁四局员工总是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我们不会忘记,在六十年代华北特大洪灾中,是我们中铁四局的员工,在未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提前勘察灾情,进行抢险的预先谋划,从而在接到国务院抢修京广的命令后,使队伍迅速就位,胜利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大规模抢修任务。我们不会忘记,在唐山大地震中,是我们中铁四局的员工,迅速奔赴救灾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用大爱拯救无数生命。我们不会忘记,在1991年苏皖两地百年不遇的洪灾中,是我们中铁四局的员工,在自身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一面全力支援沿线地方抢险,一面全力抢修中断的铁路线,保证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我们不会忘记,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铁四局员工在五日内,迅速组建抢险突击队奔赴灾区救援。即便在文革十年动乱的岁月中,中铁四局广大员工依然牢记使命,力排干扰,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建设了十余项重大铁路工程项目。60年来,无数次紧要关头,我们无数次挺身向前。这正是我们中铁四局广大员工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大爱,勇挑重担的有力印证。

建局以来的60年,是中铁四局人自强不息、不断发展的60年。60年来,我们中铁四局广大员工,始终把推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作为目标,并坚信只有实干,才有发展。无论是置身建国初期物质匮乏、百废待兴的火热年代,还是跻身新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无论是身处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岁月,还是面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中铁四局员工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发展的期待,对成功的渴望,始终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实现了企业的不断发展。1983年,国家实行新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施工任务由指令性分配变为以招投标方式取得。自此,国家分配基建任务的历史结束,企业施工任务由“送饭上门”变为“找米下锅”。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中铁四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积极推进企业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大潮的搏击中,敢于竞争,敢于超越,敢于突破自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不论在建设高峰时期,还是在任务严重不足的困难时期,始终保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仅为3亿元,2004年实现双超100亿元,2006年实现双超200亿元,2010年已实现双超500亿元,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成功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成为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系统的标杆企业。

建局以来的60年,是中铁四局人顺时应势、不断变革的60年。企业发展60年的实践证明,顺应时势、不断变革,是中铁四局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铁四局6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顺时应势、不断变革的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的号角之后,我们适应形势的发展,确立生产经营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实现由党委一元化领导向局(处)处长负责制的转变。在国家改变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之后,我们立即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大胆果敢地走向市场,成功实现经营范围向其它施工领域的拓展。在旧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时候,我们打破已有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了适应施工项目管理要求的全新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不断调整内部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内部管理关系,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原来的机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原来传统的局处段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投资关系和内部工程承包关系,实现了内部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建立现代企业过程中,我们进行了领导体制的改革,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别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作为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治理格局,并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雏形。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实现了由一业为主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战略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建筑业一体化的优势不断增强,建筑业上、中、下游业务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海外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局以来的60年,是中铁四局人砺炼企业精神、创造企业文化的60年。60年来,中铁四局这支“钢人铁马”队伍南征北战,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各个时期的建设任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建起了一项项精品工程,竖起了一座座建筑丰碑。在创造物质产品和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五十年代的“宝成精神”、六十年代的“钢人铁马”精神,还是八十年代的“小杨村精神”、“徐州会战精神”,抑或是九十年代的“京九精神”、新世纪的“青藏精神”,这种丰厚的精神文化,在以张静之、刘汉东、马六顺、刘志祥、丁太环、胡开颜、翟长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都彰显着几代员工的共同精神特质,那就是: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正是60年来中铁四局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是不同时期创业精神和英雄事迹的不断升华,才形成了今天中铁四局“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这种企业精神,既是企业历史发展的总结和承继,又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引领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期,我们一定要传承、弘扬、光大。

中铁四局60年的辉煌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中铁四局的美好明天、为广大员工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公司第三届企业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