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22

2018-05

读书,终究为了取悦自己

新闻来源:郭婷浏览次数:日期:2018-05-22

读书自由从大学开始,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阅读自己想读的书籍。最喜欢的读书状态是:雨天,图书馆的一角,或坐或站,贪婪地吮吸书中的养分。

最初,喜欢阅读小说,尤其偏爱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小说,会给自己带来一种阅读快感,读之犹如孤身一人的探险。最美妙的时刻是当读到以为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时,发现与书中某个角色产生了共鸣,与他精神契合,自己虽然与他素未谋面,但是仿佛书中伸出一只手与自己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那么地懂我,犹如作者在动情地写自己。更惊喜的是,阅读时而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种异常值的经验,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书籍仿佛一个培养皿,把自己带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体味世间百态、生命美好、苦涩、挣扎,在左右为难的瞬间性格悄悄成长。渐渐地,发现会以更超脱的心态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对小说中的人乃至现实中的人多了一份理解和温情。

不知从何开始,涉猎的领域不再拘泥于情节一波三折的小说,亦开启了别样的阅读体验。

读杨绛的《我们仨》,懂得平凡生活中最暖的爱。读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发现写字、画画、做饭这些最普通的日常却可以深得其乐。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受苏轼的才华横溢,生性诙谐,随他畅游三峡,安于贬谪。

读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跟随作者足迹的深入,了解隐士的生活,修行最重要的是道法自然、开阔的胸襟,不是狭隘地局限于某本书或者某一法门。在喧嚣闹市中,享受独处的时光,通往内心的安宁。

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体会中国词话的诗情画意,感受作者的真实——精、准、狠、绝的点评,对纳兰不吝啬地赞美,对不喜欢的词直言不讳地表达。

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了解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军事兵役等政治制度,对比时领悟到合理的制度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生根壮大。

读阿玛蒂亚·森的《贫困与饥荒》,认识到贫困的根源不是物质的匮乏,权利的不平等才是导致、加剧贫困与饥荒的真正原因。

读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用“成本效益”解释行为,对世事多了一种清晰的洞见感

读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彻底了解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及他们穷尽毕生精力要寻找的“人为什么活?人怎样活得更好?”的答案。当问题没有唯一正确解时,“活在当下,追寻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选择成为了最优解。

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跟随作者跳脱物种的局限性,以无限高、无限广的视角,仿佛外太空的智能生命,在长达十几万年时间的跨度上审视人类的进化。

读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从地理环境独到的历史脉络揭示不同民族命运的文明程度,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

读道金斯的《自私的基金》,会独辟蹊径地解释人类的阴暗面,“基因在控制我们”,认知之后,作为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特文化的人类,就可以警惕进而摆脱它的控制。

读刘慈欣的《三体》,被作者的大格局震撼,丰富的人类故事、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深刻的哲学思考:当两种文明激烈的碰撞,科技发展到无法想象的程度时,充满人性与关怀才能通往未来。

读书,或者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或者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滋生灵气、改变气质,然而于己而言,无所为而读,读书,终究是为了取悦自己。

公司第三届企业文化节